(相关资料图)
核心内容:
抛开海外的影响,当前市场可能在担心两个问题,一是社融和信贷增速即将见顶回落?二是企业盈利见底之后能不能回升?
第一个问题,2022Q4以来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加速,2023Q1以来社会融资增速也随着政府债发行加速而明显上升,3月达到了10.0%。但问题在于,考虑到政策前置的效应,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速可能在二季度见顶,这种预期导致了权益市场整体上行乏力,以及国债收益率的持续下行,并在进入5月之后开始冲击2.75%的低位。
第二个问题,从基数来看,PPI确实将于5月左右见底,有利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修复。但问题在于,今年的经济增长更注重内生,因此斜率也相对平缓。消费、房地产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等缺少快速上行的可能性。同时,出口增速的底部、工业产成品库存增速的底部都要到下半年才会陆续出现。这决定了PPI尽管会见底,但可能会在负值状态持续运行,直至年底才接近转正。“见底但不回升”的企业盈利,并不利于权益投资。特别是,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将下一阶段的首要任务从恢复和扩大需求切换成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加重了上面两项担忧——政策已经见顶,但企业盈利底可能持续时间过长、回升斜率过低。对于这两个问题,我们有三点提示。具体数据预测可参考最后一页。
第一,融资最终还是会带动有效需求,而且这种带动是具有乘数效应的。正如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指出的:“去年以来,货币政策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供给端见效较快。但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传导有一个过程,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需求端存在时滞。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实际上反映了供需恢复不匹配(供过于求)的现状”。前期的融资,在下半年逐渐形成居民消费、购房或企业投资等有效需求之后,会通过乘数效应数倍驱动总需求的增长。
第二,复盘可以发现,企业盈利增速对于季度及更长期的A股市场走势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货币与政策因素更多是在季度以下的层面起作用。特别是,近年A股市场的结构性特征越来越显著,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速的解释力是明显下降的。反而是PPI同比增速变化更能预测市场拐点。
第三,局部的、平缓的边际改善也是复苏。复苏格局对应债券牛市尾声、股票牛市开局。从一季度数据来看,GDP之中服务业强工业弱。消费修复但其中汽车、通讯器材、建筑装潢、家电、文体用品等同比仍为负。固定资产投资之中民间投资低迷,制造业投资降速。房地产销售转正但能否进一步改善仍然存疑,房地产开发投资则主要依靠保交楼的支撑。对此,悲观者会认为复苏力度太不够,但乐观者会认为复苏还有空间。
关键词: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