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太阳升……”4月15日,两辆大巴车载着近百名老知青一路高歌回到他们曾经的“家”——阜阳市柴湖良种繁育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0年前,他们响应国家号召,将青春奉献给这一片土地。50年后,他们重回故地,看着以前住过的房屋、吃过的食堂、晒谷的平地、挥洒过汗水的麦田等,感慨万千。
瞒着父母下乡当知青
当天上午,大巴车抵达柴湖良种繁育场后,场里工作人员为大家举行了简短的欢迎仪式。随后,大家来到当时住过的房屋、果园、养猪场、大礼堂、医疗室等寻找“回忆”。
1973月5月,还在阜阳一中读初三的童新亚,决定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因害怕父母不同意,他偷偷从家里拿出户口簿,办理了手续。1973年5月18日,他来到阜阳市柴湖良种繁育场,挖过沟、修过渠、栽过树……回忆起当年的生活,他满是怀念。
“我来到这的第一年,和大家一起干农活;第二年被选为炊事员,和其他4名知青一起负责一个连队100多人的一日三餐。”童新亚说,和面、蒸馒头、炒菜,如何将有限的食材做出让大家满意的食物,需要花一番心思。此外,他负责食堂采购,还要精打细算,做到收支平衡。
童新亚说,农场有个小型养猪场,养了几头种猪,品种有“长白山”“约克亚”等,体型很大,一头猪约400公斤。他所在的连也养了几头猪,那时候没有专门的饲料,全靠剩饭菜、烂菜帮子、泔水等喂养。有一次杀猪,因为猪体型太大,无人能擒住,只得将它撵到大礼堂,用自制的工具将其制服。
1976年,部队第一次从柴湖良种繁育场招兵,有着军人情结的童新亚随即报名参军。到河北某部队服役4年后,他转业回到阜城工作。
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受益一生
看着成片的麦苗,老知青们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几十年前。
1975年夏季,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降临,大家猝不及防,庄稼、瓜果都遭了殃。当时,很多知青拿着雨布、草席奔向晒麦场和菜地,力所能及地减少损失。大家不顾一切,冒着冰雹冲向室外护卫“果实”的场面非常令人感动。
还有一次柴湖良种繁育场着火了,知青们纷纷拿出自己的脸盆,迅速奔向着火的地方。大家没有经过演练,却很有序地站成一条长龙,几排人工“输水带”迅速形成,取水、传递、灭火……就这样,一盆接一盆的水泼向火源,最终火灭了,大家像落汤鸡一样,却忍不住发出了俏皮的笑声。
“瞧,这就是当年我们的大礼堂,每逢节日的时候大家都会在这里联欢。”老知青黄敬玺当时是一连连长,他边走边回忆当时的文体生活。在他看来,几年的知青生活,让大家养成了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精神,受益一生。
关键词: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