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 > 详情
第一次组织抢救病人,真他么刺激!
2023-02-27 18:36:17    观察网

兄弟们!!!姐妹们!!!父老乡亲们!!!

就在刚刚!一个小时前!


(相关资料图)

我!情歌!独立!一个人!成功组织!一场抢救!

病人顺利转危为安,进入监护室!

我太兴奋了,比我的初夜,我LOL的第一次五杀,我绝地求生的第一次吃鸡,我的第一次国外留学,还要兴奋!还要开心!

这是我学医以来第一次感到这么兴奋,也是我三年轮转生涯以来,除了第一次主刀肺大泡手术之外,最开心的一次。

当医生可太有趣,太有成就感了,啊哈哈哈,就算累点、苦点、钱少点,也值啊!

事情要从今天早上说起。

一早我来到病房,昨天值班的小姑娘看到我,冲我坏笑一声,我就感觉不妙。

“祝你好运哦~”然后转手送给了一个苹果,转身离开。

我的心里想起了周杰伦的歌曲:“你转身离开,交班说不出来,3床8床不好,只是一场意外。”

抓住她一问才知道,病房里有几个病人都不太好,病情不太平稳。

也许是缘分吧。其中一个病人,是我上次值班的时候急诊收的。

这个病人很特别的,所以我印象比较深。

病人是外地的,肚子不舒服,在当地做了胃镜,提示胃癌。所以来到上海,本来打算到沪上知名的肿瘤医院就诊,结果刚看完门诊,人就剧烈腹痛,送到急诊一看,才知道是穿孔了。

穿孔,是普外科急诊开刀的强烈指征。

但上级却有点纠结,因为胸腹部CT做下来,他的肺部、肝脏都是多发结节,怀疑胃癌多发转移。就算手术成功,估计病人也活不了多久了。

跟家属沟通之后,家属却坚决要求手术,因为不手术,穿孔的病人肯定活不了了。

那就开刀吧,进去之后才发现不是胃癌穿孔,而是小肠的穿孔。病人也是倒霉,好在手术还算顺利,也取了肝脏的病理活检。

病人回到病房,一开始还算平稳,但这几天,呼吸明显不够用,估计是肺部感染合并ARDS。

扫了个CT,腹部没啥问题,肺部感染已经很重了,还有胸腔积液,难怪氧合不好。

昨天值班的小姑娘给他上了个high flow(高流量吸氧),一开始确实改善了,但后面越来越重,high flow有点顶不住了。

“希望他能在我的班上顶住。”我默默祈祷,这是每个值班医生的心理诉求,就像俄罗斯轮盘一样,轮到谁,谁倒霉。

然而,我就是那个“倒霉”的人。

晚上6:30,护士喊我,病人氧合又掉到85%了。我过去一看,病人呼吸很急促,氧流量45L/min,氧浓度60%,这已经是很高的参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吸有40次/分,氧合只有85%,毛估估氧合指数估计只有100mmHg,妥妥的插管指标啊。

我赶紧联系上级,

“诶呀,病人晚期肿瘤,家属都不太想救了,你把流量再调高一点。”上级说道,明显积极性不高。也可以理解,毕竟一个活不了多久的晚期肿瘤患者,积极抢救的意义确实有限。

但我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叫来了家属,给他们交代了病情。

我说的很清楚,有两种选择,三种结局:

1. 现在插管,送到ICU。这种估计要花很多钱,而且结局不确定,有可能病情好转转回普通病房,然后出院,不过考虑到胃癌转移的情况,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估计半年左右。还有一种可能,转到ICU也没抢救回来,人财两空。

2. 继续维持现在的治疗,或者开救护车送回老家。这是必死的结局,估计几天就没了。

我本以为家属会像上级说的那样选择保守治疗或者回老家。

万万没想到,家属说了一句:

“我们抢救!医生,花多少钱我们都要救!”

等的就是这句话,那就开搞吧。我开始张罗起来,联系监护室,有床位,没问题,不过要求麻醉科插完管再下来。

我又联系了麻醉科,找病人签完了插管同意书。

麻醉科医生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我和她一起来到病人床边,这才想到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医生,指挥抢救。

一开始,慌张占据了我的心扉,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很快,往年跟着老师抢救的一幕幕像过电影一般呈现在我的眼前,尤其是早年在心脏外科监护室待的那段时光,帮助我成长了很多。

指挥护士拿皮球、面罩、钢瓶,协助麻醉老师抽药,拉上窗帘让家属回避。

当然,抢救起来问题很多,尤其是护士很慌乱,没准备好。麻醉医生来得太早,她们很多工作没有完成。

推完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开始托面罩、捏皮球了,才发现氧气通路被高流量占了。

需要麻醉医生站在床头了,才发现床头被柜子、监护仪、高流量吸氧装置、输液架全都占了,进也进不去。

眼看着病人的氧合一点点掉下来,最低掉到了75%,这氧合心跳随时会停的!

我和麻醉都有点慌。

还好,后来我们几个镇定下来,互相配合,一步步解决问题,拆了监护仪到床旁,把输液架撤掉,关掉high flow,换上吸氧加湿罐。病人的氧合逐步好转,到了85%,麻醉说:“插!”

麻醉医生用喉镜打开声门,才发现里面都是痰和唾液,啥也看不清楚,插了一会没插进去,氧合又掉到70几。赶紧重新扣上面罩,我继续捏,使劲捏,努力捏。

氧合回来了。

吸个痰,再插!还是不行,病人一直咳嗽,剧烈活动,痰不断上涌,根本没法插。

“给点肌松药?”我提了个建议。

肌松药是让病人全身肌肉松弛的药,给了肌松病人自主呼吸就没了。

“给了肌松我就没有退路了。”麻醉医生自言自语道。

“给!”她下了决心。

肌松一推,病人一动不动了,我皮球也捏的很舒服,氧合竟然到了95%。

这下喉镜一进去,就看到了会厌、声门。

“拔管芯。”麻醉老师说道。

我拔掉了管芯,接上了皮球,还好在麻醉科也待过,这一套很熟悉。

插管一进去,纯氧皮球打着,病人的氧合一度到了98%。

“走!”我指挥道。“联系监护室,联系电梯。”

一路推着病人送到了SICU,看着监护室的同志们连上呼吸机、监护仪、静脉通路,病人终于平稳下来,我才松了一口气。

但心里还是很激动,这是我自己行医生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主持的一次抢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气管插管,但也够我开心一阵子了。

希望病人能转危为安,顺利出院,和家人好好度过最后的半年时光,不枉家里人为他付出的心血。

对了,那个苹果完全不管用,估计是上一个班头把苹果的运气用完了。

建议不要接别人用过的苹果,差评!!!

关键词: 麻醉医生 转危为安 肺部感染

上一篇:环球看点!丰元股份(002805)龙虎榜数据(02-27)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