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聚焦 > 详情
丁丽萍|我的父亲丁起亭 环球要闻
2023-02-27 14:50:46    齐鲁晚报网

我的父亲丁起亭

丁丽萍

时间飞逝,转眼我亲爱的父亲去世快三年了,下月的十二日是他的忌日。今天我把以前写过的一些零碎东西加以补充修改与您分享,以寄托我对父亲的怀念。


(资料图片)

——题记

我的父亲叫丁起亭,退休前是莱西县检察院的副检察长,他老人家于二〇一九年十月十二日去世,享年八十八岁。我的老家是莱西,那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月牙儿湖,月湖是它的正式名称,可我父亲直到去世前一直叫它月牙儿湖。

三年来,每当我思念父亲时总会想起月牙儿湖。我能把父亲和月湖一起想念,是因为它曾给我爸爸带来过许许多多美好的时光。父亲生前爱月湖里的荷花和岸边的垂柳。生前,他经常和他的队友在湖边的那个小型门球场赛球。

早年,父亲喜欢早、晚到月湖岸边钓鱼。记的在那几年里,我每次回国探亲的礼物单上,爸爸的渔具永远是列在第二,只因为除了思乡之情没有其它可以列为第一。那些年里,爸爸有时也会在近湖岸浅水的水草里网虾,我永远忘不了他网虾时那专注、投入的情景,我有幸吃过爸爸从月湖网回来的草虾。后来月湖的水遭受了污染,他不再钓鱼、网虾了。

再后来父亲的身体因为几种老年病的折磨和年龄的缘故变得虚弱了,逐步地他不得不放弃打门球,可他没有放弃对月湖的热爱,他开始每天定时到湖边散步,他围着湖堤走,来锻炼身体。我也有幸曾多次陪同年老的父亲在湖堤上散步、聊天。现在回忆起这些点滴往事,满满尽是美好的记忆。

父亲是个很自律的人,生前他不喜喝酒抽烟,也不会那些打牌、搓麻将之类的娱乐。退休后,他除了每天读他的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外,其它大多的时间就是到月湖散步,找老朋友们说话。

我很小的时候,经常和父亲在一起,但那时太小,许多事儿记不得了,只有那次父母带我和弟弟去电影院看电影,散场时我戴的帽子不见了那事儿却不曾忘记。那是一顶刚买的新帽子,放在现如今如果地上有一个帽子,人们可能会懒得弯腰去捡,可在当时不一样,人们手头都很紧巴。我模糊地记得当时父亲说:可能是被小偷偷去了,这社会治安还是不很好。那么小的一件事被他与社会治安联系上了,我想那时的执法职能的一大部分任务也就是治治大偷小偷这种事儿吧。

我长大进入社会后,忙于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没有机会和父亲一起生活过。后来,我出国,在国外挣扎,名曰奋斗。从那时起,我倒是会经常收到父亲的来信。

就是通过那一封一封的信,我和父亲有了较多的沟通。在那些信中父亲会讲一些家中的琐事,他常向我说起他的心血管疾病的情况,时间一年年地过去了,他的心血管疾病在加重。后来国际电话费低下来了,我可以时常给大洋对岸的父母打电话,电话中我能听出他说话时气短,他告诉我说,医生诊断他是心供血严重不足。那时父亲还不到七十岁,我和先生商量后决定要他来美国治疗他的心血管病。

感恩苍天,后来父亲竟顺利地来到了美国,他在他的后半生里做了一会儿“外国人”。

来美后,他与我们一家一直住在一起,这使我有了大把的时间了解我的父亲。来到美国时的父亲已是人到老年,他给我讲的多是回忆。他给我讲家史,他说,过去他家很穷,他的爷爷很早就过世了,他的父亲和他的叔父一直在蓬莱给人扛活。他叔父十六岁那年在回家过年的路上跑去当了八路,当时,家里人为了掩人耳目,对外谎称他死了,并为他供着牌位,这一举动使他的一家躲过了一九四七年被还乡团杀戳。

他告诉我,那年在他家居住的村子里,曾有三家全家老少被还乡团惨无人道地全部杀光,其中一家是他儿时的玩伴。他说,他的玩伴的全家是被活埋的,还乡团杀了那家人后,还点火烧房,那天一大早他曾提着个水桶去救火,路上被一好心人呵斥了回去。

他说,“当时多亏咱的部队打过来得及时,否则下批被害的名单里就有我们家。”关于一九四七年还乡团在莱西南的残忍行径,我的父亲给我讲过许多案例,他讲述那些往事时,有时候很平静,有时候也很悲伤,有那么几次我俩都忍不住落泪。

父亲还给我讲了他是何时和怎样参加工作的。他告诉我,他参加工作后被派去下乡的第一地方就是莱阳的穴坊,他曾说过他在穴坊的房东的名字,可惜我没有记住。我父亲的记忆力超强,多年过去了,他还能把他去过的各个村的村名,为何事而去,住在谁家,村里主要负责人的名字等记得清清楚楚的。

父亲在美国前后一共住了差不多八年,这给了我很好的机会来更好地了解他。我的父亲曾是个工作积极努力,认真踏实,为人正直善良的好检察官,是个爱家庭,爱孩子,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好父亲,我母亲的好伴侣。

二〇〇四年七月,我父亲的心血管病在美国得到了医治。那天,医生决定为他做心血管支架手术,当时我年轻不懂事儿,没有觉得那是个什么了不起的大手术,不紧张。而父亲,在国内每年都是几进几出医院,他好像也不是很在乎的样子。

那天父亲被推进手术室时,护士们习惯地在我的面前停下他们推着的那个患者躺在上面的手术床,让我和父亲道别,我弯腰低头在父亲的两腮各吻了一下,并说道,“爸爸,我爱您。”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亲吻父亲,并告诉他我爱他。父亲当时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我又把手放进父亲的手里让他握一下,这也是我记事以来父亲第一次握我的手,我发现他的手掌很硬。美国人很有意思,把这种场合也弄得很有仪式感。

医生在父亲的心脏的血管里共放了七个支架,手术很成功,几天以后他就出院了。

后来我陪他回去复查时,接待的护士们竟还记得他,她们说我父亲看上去根本不像个七十岁的人,她们开玩笑地夸他年轻英俊,我说她们是典型的外国傻妞,不会看东方人的年龄。不过父亲经过治疗,真的是焕发了浑身的能量,他变得面色红润,能一口气爬到五楼竟不需要停下来休息。在没得到治疗前,他可是每走十几步就需要站下来喘气的。

父亲在当“外国人”的日子里,由于语言不通,遇到过许多不便。不过他接受新事物很快,在街区散步碰到有人和他打招呼,他会招招手或者回人家“貓宁 (good morning )”、 “哈万有(how are you)”、 “哈誒(Hi)”等。

说到父亲这个外国人在这里所遇到的不便,不得不提到这么一件事。那年小女儿还在上小学,有一天上午,他散步走到了小女儿上学的操场。他“一不小心”就坐到了孩子们的秋千上去歇一歇,那时碰巧不远的路上有一辆警车,那警察看到有个成年人在学校的秋千上晃荡,就开车过去要看个究竟,当他发现那人是个听不懂也不会说什么的老人时,就认为他是个迷路的痴呆症患者,他执意把父亲弄上警车要送回家。

还好父亲有时会在下午放学时去接小女儿回家,他认识回家的路,在他的指点下,警车竟停到了我们的家门前。我向那名警员问明了情况,等警车离开后,我向父亲做了解释,他听后略有伤感地说:“怎末会这样呢,我在国内好歹也是个执法官,这一辈子只有我带人到我的警车里,没想到在这儿竟被带上了别人的警车。”

父亲最后一次要离开美国时,是我单独开车送他去肯尼迪机场的。由于我母亲不喜欢来美国,他们俩那些年又过起了两地生活的日子。这次临走时父亲说:他老了不想再来回跑了,这次回去就不回来了,他让我以后常回国看他们就行了。

那天我望着父亲的背影随人群进入侯机厅,然后直等到中国民航的那架飞机起飞后,才离开肯尼迪机场。往回走的路上,我若有所失。其实我有一个很大的遗憾,几年来父亲来回乘坐飞机十多次,可我从没想到要为父亲买个商务舱的票。这是父亲最后一次长途空中旅行,而我已永远失去了请父亲体验一下乘坐商务舱的机会了。

三年来,我曾多次梦见父亲要回国的情景,每次我都是欢天喜地要给他买商务舱票,可醒来后都是会很伤心。古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你我要记住:今天该做的事就做吧,免得以后心里有愧疚。

作者简介:丁丽萍,笔名萍水相逢,山东烟台人,现居纽约上州,文学业余爱好者。文章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副刊)、《鲁东文学》、《胶东散文年选》,以及多家媒体公号平台。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 我的父亲 社会治安 心血管疾病

上一篇:【全球时快讯】三论一谈
下一篇:最后一页